第1章 《深度剖析〈古意〉:幽情旧梦与岁月沉思》_细析唐诗三百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77kkan.com

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好男儿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漫长而艰辛的戍边征程,他们在年少时就已成为幽燕一带豪迈奔放、侠肝义胆的英勇侠客。常常在马蹄之下激烈角逐,为求一胜而奋不顾身,从来就不曾把宝贵而脆弱的七尺之躯看得有多么珍重。在硝烟弥漫、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奋勇杀敌,气势如虹,威猛非凡,令敌人心惊胆寒,无人敢贸然上前阻挡。那浓密坚硬、怒张如刺猬毛般的胡须,更凸显出他们的刚猛无畏与坚毅果敢。

广袤无垠的黄云笼罩着的陇地之上,洁白的云朵悠然飘飞,然而,尚未报答国家的深恩厚德,就决然不能回归故乡那温馨的怀抱。辽东那位年方十五、青春靓丽的少妇,自幼便精通弹琵琶,擅长歌舞表演,才艺双全。如今她用羌笛吹出那凄切哀怨、动人心弦的出塞之声,竟使得我三军将士泪如雨下,情难自禁,悲从中来。

二、诗篇背景:

此诗的创作背景或许是诗人有感于当时边疆战事的频繁与激烈,以及战士们在战火纷飞中的英勇无畏和深沉的思乡之情。在那个动荡不安、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时代,国家的安宁与尊严受到严重威胁,外部的侵扰不断,内部的纷争不息。男儿们为了扞卫疆土、守护家园、保卫百姓,义无反顾地奔赴边疆,在血与火的残酷洗礼中,经历着生死的严峻考验,承受着身心的巨大压力和精神的极度煎熬。

三、赏析分享:

1.男儿的英勇形象:“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诗的开篇犹如一幅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迅速而有力地勾勒出一位位英勇无畏、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男儿形象。他们自幼便在幽燕那片充满传奇色彩、侠义之风盛行的土地上成长,深受当地文化的熏陶和滋养,骨子里流淌着豪迈奔放、热血沸腾的激情。以从军戍边为神圣使命和崇高责任,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视若鸿毛。在激烈残酷、险象环生的战场之上,他们纵横驰骋,于马蹄之下勇争高下,展现出无畏的勇气、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那怒张如猬毛般的胡须,不仅是对其外貌特征的生动描绘,更是其内在刚猛坚毅、不屈不挠精神的外在体现,让敌人望而生畏,闻风丧胆。这种对男儿英勇形象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的刻画,生动展现了他们的豪迈气魄与热血情怀,仿佛让我们亲眼目睹了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战斗场景,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历史瞬间。

2.报国与思乡的矛盾:“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那苍茫辽阔、雄浑壮丽而又略带悲壮肃穆的景色。黄云与白云相互交织,如梦如幻,却又充满了凝重深沉的氛围。战士们胸怀报国的坚定志向和赤胆忠心,渴望为国家建立不朽功勋,名垂青史。但未报答国恩就不能归家的现实困境,让他们陷入了深深的矛盾挣扎之中。这种矛盾的心情在诗句中如泣如诉,缠绵悱恻,他们在烽火硝烟中坚守阵地,浴血奋战,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远方那温馨的家园、熟悉的山水和亲人的殷切期盼、深情呼唤。这种复杂而又深沉、纠结而又无奈的情感,既体现了战士们的忠诚不二与担当负责,又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灵煎熬和精神折磨,让人感叹不已,唏嘘怜悯。

3.辽东少妇的音乐感染力:“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辽东少妇的出现如同一缕轻柔温暖、抚慰人心的春风,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温情脉脉、动人心弦的色彩。她正值青春年华,年方十五,花容月貌,才艺双全,琵琶弹奏得如泣如诉,如歌如怨,歌舞表演得婀娜多姿,轻盈曼妙。然而,当她吹出那哀怨凄切、苍凉悲怆的羌笛出塞之声时,却犹如一把无形的利剑,直刺三军将士的心灵深处,触动了他们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这悠扬婉转、如诉如泣的笛声中蕴含的不仅是她精湛绝伦的才艺,更是战士们内心深处被压抑已久、隐忍不发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无尽渴望、热烈向往。那如雨般落下的滚滚热泪,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是对战争的厌倦疲惫,是对亲人的刻骨思念,也是对未来的迷茫期许。

四、深度思考: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