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深度剖析〈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的追思与敬仰_细析唐诗三百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77kkan.com

原文: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孔夫子您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啊,一生奔波忙碌、居无定所,在那个时代四处求索。您出生的地方依旧是那鄹氏之邑,您曾经居住的宅院如今已成为鲁王宫。您叹息凤凰不能现世,感慨自身生不逢时,为麒麟被捕获而悲伤不已,怨恨自己所秉持的大道难以推行,理想无法实现。如今,看到您在两楹之间接受后人的隆重祭奠,想必应当与您昔日梦中所期望的情景相同吧。

二、诗篇背景:

此诗乃唐玄宗李隆基在前往泰山封禅的路途之中,途经邹鲁之地祭祀孔子时有感而作。当时的唐朝正值盛世之期,国家繁荣昌盛,然而唐玄宗深知,在物质富足的背后,文化的传承和道德的弘扬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故而,他怀着无比的尊崇和敬仰之情,对孔子这位千古先圣予以祭奠,并借这首诗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三、赏析分享:

1.开篇设问,引人深思:诗以“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开篇,这一简洁而有力的设问如同一记重锤,猛然敲开了读者的思维之门。“夫子何为者”,直接抛出对孔子一生行止的疑问,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栖栖一代中”,则生动地描绘了孔子一生奔波流离、寻求真理的艰辛历程,让人心生悲悯。这种开篇方式,不仅简洁明快地将孔子的形象置于读者眼前,更以强烈的疑问引领读者深入思考孔子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2.地点关联,凸显尊崇:“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这两句通过对孔子出生地和旧居的提及,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鄹氏邑,那是孔子生命的起点,承载着他最初的梦想和追求;而鲁王宫的出现,则从侧面烘托出孔子地位的尊崇。曾经平凡的宅院如今已成为王宫的一部分,这一变化暗示着后人对孔子的敬仰和追崇。这种地点的关联,既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又凸显了孔子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3.叹麟伤凤,道穷身否:“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此二句犹如深沉的悲歌,将孔子内心的悲愤与无奈刻画得淋漓尽致。“叹凤”之典,源自孔子对太平盛世、贤君明主的渴望却不可得;“伤麟”则象征着他对仁德之道遭受挫折、无法畅行的悲痛。“嗟身否”,是孔子对自己生不逢时、命运多舛的感慨;“怨道穷”,则是他对理想难以实现、学说无法推行的深深怨恨。这两句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让读者深刻体会到孔子在追求真理道路上所遭遇的重重困境和内心的痛苦挣扎。

4.今昔对比,寄托希望:“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两句形成了鲜明的今昔对比,将过去孔子的坎坷遭遇与当下受到的隆重祭奠相互映衬。过去,孔子虽心怀大道,却四处碰壁,理想受挫;而今,他在两楹之间接受后人的敬仰和供奉。这种对比,既表达了唐玄宗对孔子在天之灵能够得到慰藉的美好期望,也暗示了希望孔子的思想和精神能够在当下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同时,这也反映了唐玄宗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期许,希望借孔子的智慧和精神引领唐朝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

四、深度思考:

1.文化传承的责任:诗中唐玄宗对孔子的祭奠,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在时代的洪流中,文化传统犹如璀璨的明珠,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与传承。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多元化,使得古老的智慧和价值观面临着被遗忘和曲解的危险。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文化的根脉,让那些蕴含着人类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并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不仅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更需要创新传承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为人们提供精神的滋养和前行的指引。

2.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自己的学说和理想,但其道路却布满荆棘,充满了艰难险阻。这不禁让我们陷入深深的反思: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现实的重重阻碍和挫折犹如狂风骤雨,无情地冲击着我们的信念之舟。然而,正是在这风急浪高的时刻,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灯塔,勇敢地面对困境,不被外界的压力所左右,不被暂时的失败所击垮。正如孔子虽历经磨难,却始终未曾放弃对真理的追求,我们也应当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坚定信念,砥砺前行,用智慧和勇气去跨越那一道道看似不可逾越的鸿沟。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