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三十八年,郑安雅将打下的原南越国疆土设为桂林郡和象郡,并在两郡内推行高昌国法令、度量衡和文字。
到了收秋粮的时候,牟清风来报:桂林郡武安县出现动乱,已经蔓延至潭中县和中留县。郑安雅本以为是一起普通的叛乱,可经过牟清泉、牟清风姊妹的一番调查之后才明白,是收租用的量器出了问题。量谷物用的量器主要是卫信忠主政时期打造的,最早的一批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量器是吉金所制,虽然都被各级官吏小心保护着,但经过几十年的磨损和磕碰,还是有部分量器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形。此次动乱的首发地武安县所使用的量器是从河西郡调拨的,比标准量器容量略小。武安县令用这种偏小的量器收了谷米,上缴至桂林郡的时候,被发现数量不足。桂林郡守将武安县令斥责一番,又令其限期补缴。武安县令不明白原因所在,只当是百姓缴纳数量不足或是有人从中偷盗,于是一面派衙役调查谷米缺少的原因,一面命百姓再补交谷米。而百姓们认为自己已经缴足了谷米,为何还要再次缴纳?肯定是县衙的官员们监守自盗,还想把脏水泼到他们头上。于是他们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之下,走上了叛乱的道路。
郑安雅捧着一个方升颠来倒去地看。牟清风道:“王上,这是武安县使用的量器之一,正我国最早打造的一批。而桂林郡所用的量器则是新制的,二者相比差了约百分之五的容量。”
郑安雅感慨道:“那时候卫子还是河西郡丞,我还是个公主,连太子都没当上。度器、量器、衡器用久了都会变形,应该及时更换,是我们疏忽了。”
段知书问:“新制的量器一定是标准的吗?”
阮秋霜道:“器具都是手工打造,工匠不同、批次不同,大小自然会有偏差。在工匠们制作完成后,校验者会将新制的量器与标准量器做对比,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的才可以出厂。”
段知书又问:“那些标准量器是什么时候做的?它们不会变形吗?”
阮秋霜答道:“也有将近三十年了,这也是我一直担忧的事,标准量器虽然被少府妥善保存着,经年累月之后还是免不了磨损,擦洗不勤会有锈斑,但若擦洗太勤则会加剧磨损。”
祝惜颜补充道:“我曾考虑再让人打造几个标准量器,又怕失了准头,反而生出事来。如果有人能做出完全一样的标准量器就好了。”
“天底下有这样的人吗?”郑安雅问。
已是卫尉卿的卫琉璃说:“王上,这等能工巧匠怕是只有孤竹国才有。”
“唉,这个节骨眼上,孤竹国不添乱就不错了,哪会好心派工匠给我们?”段知书说。
众人一片哀叹。
“这是件大事,先发布求贤令吧。”郑安雅道:“传旨,有自荐或举荐他人被录用者,大夫及以下晋升三级,大夫以上、左庶长及以下晋升二级,左庶长以上、少上造及以下晋升一级,大良造及以上赏千金。”
段知书道:“同时敦促各郡县官员必须到民间暗访,我怕有些匠人不愿跟朝廷打交道。”
不出一个月,各地陆续举荐了几位匠人,阮秋霜一一考察后,都不甚满意,又见积善郡和上雍郡联名举荐了一位姓黑的铁匠,擅长制作吉金器物,但此人性格古怪不愿入朝,因此见不到人。
郑安雅不满道:“你们是官,他是民,还有叫不来的道理?绑也给我绑来!”
祝惜颜忙劝阻道:“王上息怒,此人怕是勉强不得。”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