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中央集权,实施基础_古代思想漫游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77kkan.com

Ti微笑的总结道:“西周不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制度设计以及实力限制。

社会历史背景:西周时期,中国仍处于部落联盟时期向中央集权制度过渡的阶段。商朝时期,由于缺乏有效的中央集权思维和技术手段,对不同部落的有效征服有限,导致很多地区仍然保持部落制度。这种背景下,西周在建立时也未能立即实现中央集权,而是通过分封制来管理国家。

地理环境:当时的交通不便,地方之间相互隔绝,信息传递缓慢,这使得中央集权的实施变得极为困难。周王朝能够直接管理的地区有限,而其他地区则由诸侯自行管理,并向周朝进贡,这种分散的管理方式不适应中央集权的要求。

制度设计:西周实行分封制,通过将国家领土分封给亲属和功臣,形成了一个以京畿为核心,向外扩散的层级管理结构,类似于“俄罗斯套娃”式的管理模式。这种制度设计旨在因地制宜地管理地方,确保周天子对天下的统治,而非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实力限制:西周时期的实力和资源有限,无法像后来的秦朝那样实现真正的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西周的天子更多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上国家的运作更多依赖于各诸侯国的支持与合作。这种实力上的不足限制了西周实现中央集权的可能性。

西周未能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有中央能够管理地方的经济基础作后盾,西周时期的经济基础不足以支撑中央集权制这上层建筑。”

“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杨启源思考一下,说道:“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思想、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哲学、社会科学等等称为上层建筑。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没有经济基础的存在,上层建筑无法独立存在。就像一幢房子,支撑这幢房子的基础是地基,地基足够牢固,房子才能盖起来。熟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就这道理。

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例如,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因此其上层建筑表现为封建贵族的政治统治和法律制度。

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

Ti接着说:“然而,上层建筑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经济基础的决定,它也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它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其二,上层建筑通过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来控制和影响社会生活,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这个原理不仅揭示了社会结构的基本规律,也为理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力。它强调了社会结构的根本性质,将社会分为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周朝王朝形态由奴隶制逐渐转变为封建制,而封建制的必然结果就是封建地主们的兼并战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铁器的大规模应用,能产出大量财富的田地,使得各诸侯国势力膨胀,开始威胁周王室的安全,因此此时的诸侯国不但不是周王室藩屏,反而成为周王室的严重威胁。

拥有田地越多的诸候,就能供养越多的人口,获得更多的兵源和税基,进而在封建兼并战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

鉴于这样的惨痛教训,从秦朝开始,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开始推行郡县制度,所有土地设置郡县,由皇帝直接委派官吏管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

“难怪有人只是改了下词,差点将道衍和尚弄疯了。”杨启源说道。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