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镇地处偏远,不甚繁华,却有两家豆腐铺子,一家城东一家城西。
城东的豆腐铺叫“玛瑙豆腐铺”,这名儿一看就挺有地域代表性,是跟着玛瑙镇一块儿发展起来的老字号。
这家豆腐铺由一家赵姓人家经营,在镇上扎根了五十年,从豆腐摊变豆腐铺倒是生意兴旺了,人丁却愈发单薄,传至这一代这家只剩一个独女赵丫丫。
赵家两口子自打独女出生后,努力了个十几年,也没努力出个儿子来。最后赵丫丫她娘一拍板,决定给她招个上门女婿继承家业。
赵丫丫不仅做豆腐手艺好还长得美声音甜,加上赵家豆腐铺经营得当有些积蓄,随即在一个他县遭了饥荒的时候,挑了个落魄的清俊书生上门拜了堂。
没过几年赵丫丫先后生下一儿一女。她那自诩读书人,实际上却连童生都没考上的丈夫,给这俩小孩儿取了个文雅的名儿,大儿子叫赵惟明,小女儿叫赵蓁蓁。
赵家老两口看着小夫妻和和美美儿女双全,没过两年欣慰地双双闭了眼。
赵丫丫本以为这家可以继续支撑下去,她靠卖豆腐当经济支柱,严书生不愿放弃他那科举梦,就任他在家埋头苦读。
谁知漂亮男人着实靠不住,老两口去世后他对赵丫丫声音逐渐大了起来,人前人后摆他那书生架子不说,还对赵丫丫卖豆腐颇有微词。
做生意哪有不笑脸迎人的,可那姓严的书生连她对买豆腐的农夫笑了下都能说教半天。
赵惟明八岁那年,京城突然来人,自称是那便宜丈夫的姑姑。严姑姑多年前被送给一个官员当小妾,现家中正房太太缠绵病榻,她成了家中实际掌权人,知道自己侄儿一家遭逢大难便要接侄儿上京读书。
那书生喜不自胜,听罢便急冲冲收拾行囊,决口不提要带这一家儿女上京。
赵丫丫叹了口气,觉得跟着便宜丈夫过这几年也确实糟心,何况人家势大自己也争不过,干脆痛痛快快和那书生好聚好散。
那家人看赵丫丫如此爽快,倒是也给了一百两银子供赵丫丫一家花销。从此便桥归桥路归路再不相见。
家里少了一个人,劳动量并未上升,但赵丫丫确实感到了没男人带来的一些不便。
她长得美,这时候也算得上徐娘半老,再加上这家老字号豆腐店明眼人都知道赚钱,遂时不时招来一些不怀好意的男人。
赵丫丫一遍支撑家业,一边应付这些男人层出不穷的花招。不得已疏忽了对这一双儿女的照顾。
年关将近,赵惟明发起高热来势汹汹,赵丫丫因为没及时发现,导致他在烧了一天一夜后才找了郎中开药。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