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考作诗难_折得一枝春(科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77kkan.com

上学的日子每天都好似复制粘贴,查重率95%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不知不觉赵惟明已经上课一旬了,总算慢慢搞明白了赵夫子学堂制度。

赵夫子学堂采用升舍法分成两个班,除了赵惟明所在的蒙学班,还有一个育才班。学生一般先进蒙学班,按学业成绩升舍。

蒙学班一共十四人,但有三个不常来,一旬只上五六天或者每日只上半天。另外十一个看起来都是家里想让其走科举这条路的。

这个班上大多为七到十一二岁的孩童,平时教学以赵惟明之前那些蒙学教材和《诗》《论语》为主。

在这个班学了三年以上的就开始接触四书五经的其他几本了,不过都只是让理解背诵,没有写文章的要求。

此外学的便是作诗和写大字,赵惟明练字还好,作诗确实还没入门,光靠死记硬背韵脚平仄。

开蒙后如若要继续读下去,便需要通过夫子考校进育才班,这个班有将近二十人。

班上学生也分为三拨,“全职”读书的、半工半读的还有专精算学的。

全职读书的都是四书五经已经打下基础,开始接触各类史书。每旬都有写文章和作诗的要求,夫子还规定他们这群人需要早晚高声诵读教材。

赵惟明最近每天早上到学堂都看见满院子一堆人在背书。边背边走动的是常态,还有边背边以头撞树的,双眼呆滞的,蹦跶似僵尸的。哦,还有个边诵诗边哭的小帅哥。

他每每走过都屏气息声,读书使人疯狂啊。

不过半工半读的倒不这样,他们本身所学和蒙学班差异不大,也很少写文章作诗。

甚至这一伙人经常合着漫天闲聊摸鱼,只要没太过分闹到别的同窗,赵夫子也不大管——他们之中多半家里有些资源,半工半读是因为家里需要他们知识和实践两手抓,未来接班人可不能是个睁眼瞎。

育才班这两拨人本来应当泾渭分明,可偏偏有个每旬只开三天的算学班,能让他们一块儿在其中疯狂卷,甚至平日里吊儿郎当的“少东家”们学起来更上心些。

算学班据说是为了向县里官学看齐专门开设的,赵夫子特地请了县学退下来的老教谕来上的课,还额外收取束脩。

他们大乾的官学不只教人考科举,光县学就有个算学班。据说府城官学除了有专门为科举取士准备的广文堂外,还有有算学、医学、书学和画学这些。

这可颠覆了赵惟明对古代私塾的想象,他还以外大家都是万般皆下品,惟有“儒学”高呢。

不过来这里几十天,倒也发生不少颠覆她刻板印象的事。是她狭隘了,古人活得早又不是没脑子,悠久历史让大家不断借鉴思考在扬弃中发展,智慧博大精深着呢。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