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钱,权,兵_挽中唐于既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77kkan.com

含元殿上,李昂面色如水,阴沉的可怕。

他没想到自己任命王起为此次科举的负责人,竟在群臣间引起如此轩然大波,众人齐刷刷反对。

李昂沉默良久,死死盯着底下各怀鬼胎的朝臣,直到他们心里发毛一个个不知所措的跪下。

“李相公,你也反对吗?”李昂妄图找点支持者,毕竟李训就是在王起手里高中进士,一举摆脱贫穷低贱的身份的,自己要提拔重用你的恩师,你怎么也得做足面子上的功课,同意下吧。

“臣反对。”李训径直拒绝,在利益面前怎么会讲感情。

“王侍郎已过花甲之年,气血衰败,精力不济,如何能为圣上选拔人才?再者,王侍郎已主持过两次科举,桃李满天下,门生故吏甚多,此番再次任主考官,不仅于礼不合,还有结党营私之嫌。”

李昂咬紧牙关,怒极反笑,真是无耻啊。

结党营私?那还能有你和郑注厉害,你二人在官员体系内就差把朕的墙角挖穿了。

至于为什么第三次任用王起这老者,当然是迫于无奈。

唐朝的科举制度存在很多丑恶规则和漏洞,相比起宋朝之后的科举,它因为权贵插手颇多,在公平性方面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比如唐朝科举中出现的“行卷”、“公荐”等现象,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也是权贵跟朝廷争夺人才的重要途径。

“行卷”就是考生在参加科举考试前,把自己以前写过的诗词、文章整理成册,送给权贵或已经成名的文人欣赏,让他们予以点评,如果得到好评,就能给考生带去一定的声望,供主考官参考,提高考试成功的几率。

“公荐”看名字就知道,是一种举荐方式,公开或公平、公正地向考官举荐考生,这是怕有的人才不适应用考试这种方式展现自身才华,或者考生及其家庭跟考官、权贵有宿怨,导致考试时的被动。

当然,以上两种方法能运用自如的底气就是唐朝的科举考试不糊名!

(宋朝科举就充分吸收了唐代的经验,完善了不公平的地方,采用弥封、誊录的“糊名”之法,杜绝了熟人偏向舞弊的可能。)

“行卷”和“公荐”本来是为了避免人才被遗漏,毕竟有些人不精于诗词歌赋和书面表达,但为人做事很有能力和章法。

但任何制度一旦给人极大的操作空间,就会滋生腐败。

有资格点评考生文才和举荐考生的自然是高官显贵,“行卷”和“公荐”发展到后来,出现了严重的徇私现象。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