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建造了七座城门的底比斯史书上写着诸位国王的名字,是国王们亲自搬运的石头么金璧辉煌的利马城内,住着它的建造者西班牙的菲利普在无敌舰队沉默时流下眼泪,就没有别人哭么”
——节选《一个工人读历史的疑问》剧作家,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刻版这门技艺。
手中的刻刀即是画笔,刀触即笔触。
其他绘画领域讲究行笔用笔,版画使用雕刻法制版的时候,则讲究行刀用刀。
脑海里的信息如伊洛瓦底江和仰光河的交汇处,每年雨季濒临结束时的潮水,一浪又一浪的打来。
他仿佛站在一间老旧的古代工坊之中,凝望着一个青衣男子。
男人坐在窗边用解玉砂磨石雕玉。
他站在厅中对着木料刻板。
站在夕阳之中,用刀形似弯月的银亮小铁刀,在一枚小小的扳指之上,一条又一条的镌缕马尾奔跑间,如发的飞扬鬃毛。
从日升到日落。
从日落又到日升。
窗外的菊花开了又败,败了复开。
开开又败败。
月月又年年。
明代承袭了元代的匠户制度,将人分为了三种。
三者之间不能互相流通。
曰民、曰军,曰匠。
匠人身份最下,不得脱籍改业,不得为官,不得科举。
子子孙孙世代承袭。
到了嘉靖年间。
匠户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可工匠的一生仍然活的卑微而艰辛。
同为艺术行业,如果说南派画宗的士大夫们,如董其昌、文徽明等显贵文人清流,他们从生下来那一刻便生在仆役环伺的深宅大院之中。
入仕可与天子坐而论道。
归隐则可邀三、五好友,于楼船画坊之间,看着钱塘江上的涛涛江水。
纵使仕不能仕,隐不得隐。
也可将一腔才情皆付与酒肆歌会,在美婢舞姬旋转飞扬的裙摆中,在才子佳人的颂诗唱和中,一把将手里的白玉杯抛掷出窗外,高唱一句“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撵一株桃花笑答一声“大势已不可为,国破家亡之迹,不过一死以报君王而已,诸君不如共看此刻大好春光”
在珠宝珍馐所堆积起来的小桥流水的江南园林中,他们可以过着鲜花开烂,永远没有尽头的春天。
他们的一生往往充斥着恋酒迷花的浪漫色彩。
但陆子冈不行。
陆子冈不是文人,不是士大夫,他只是一位工匠。
所有的那些唱和,所有的那些繁华,所有的那些翻卷的裙摆与污浊的酒浆,都注定了与匠人没有关系。
莒国公的后裔,兵部主事的孙子唐伯虎,他有他的仇苦,可在最落魄的时候,他也不会缺友人的慷慨接济,也可以看着美人如画的眉眼沉沉的醉去。
陆子冈没有这样的放纵的权力。
工匠不是搅动波涛的弄潮者。
匠人生命的如水中清萍,在达官贵人的喜怒无常中,随着波涛而起伏。
匠人的技艺就是他们唯一所能拥有的根。
他们的身家性命,前途命运,全部的全部,都寄托在手中的一把刻刀之上。
顾为经站在了那家雕刻工坊之中。
数百个日头,数千个日头,数十年都融为了这寂寂的一刹那。
窗外的菊花开败了无数次,无数个人影在其中穿行。
初时多为麻衣布衣的学徒。
后多了些行走的商贾,从小商贩到戴着金玉配饰的大商贾。
又变成了宽衣博袖头戴方巾的士大夫。
到了最后,甚至出现了御用监绣有海水的蓝袍内官的身影。
顾为经明白,这意味着陆子冈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雕刻技法在被越来越广的传颂,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卿贵胄们所认可和喜爱。
对比历史上绝大多数没有留下自己姓名的工匠,那些因为造出的物品不符上意而失势获罪的匠人。
他无疑是幸运的。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在这些川流不息的层叠幻影中,最多的依旧是独身一人的陆子冈。
没有妻子,没有朋友。
凝固般的寂寞里,这有凝固般的一个男人……还有他掌中啄玉的工具,雕版的刻刀。
技艺就是他的妻子,也是他唯一的友人。
顾为经在一瞬间,在这些同时存在的交错的身影中,目睹了他的少年、青年与老年。
他的身形变高又变矮。
工具台移了几次位置,作坊内又多添了几处陈设,墙上也多了几幅名人的字画。
唯一不变的。
就是窗外的菊花,与手中的雕刀。
陆子冈一生中以将文人画的风骨与线条,全部都完整的保留到了刻画技法之中而闻名。
甚至以此赢得了东夏封建历史上工匠的最高荣誉——留名。
是的。
对于士大夫来说,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是最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不过的事情,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剥夺的权力。
碰上乾隆这样的盖戳爱好者,一生刻了1000多方各种章的主。
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作品,人家都喜欢打桩机成精一样盖个自己的章上去。
自己盖累了让小太监盖,小太监盖完了自己再撸胳膊接着盖。王羲之的《快雨时晴贴》,全文共二十八个字,乾隆愣是给硬盖了170个章上去。
把字贴整的跟视频弹幕似的,密密麻麻。
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贴》的待遇明显要好的多,全文三十余个字,乾隆爷也就往上盖了80来个私章而已,“字章比”倒是已然低了不少。
但工匠来说。
无论所制造的器物有多么的精美,是玉匠、木匠、石匠还是铁匠,是景德镇烧瓷的还是宜兴造紫砂壶的。
工匠从来都没有过在自己所制作的物品上留名的权利。
秦始皇的兵马佣底坐上留名整责任质检,或者朱元璋搞监工,让匠人在城墙砖上刻名,砖坏了,就把工匠拖出去砍了狗头,这种事情不算。
在艺术领域,“匠”和“器”是分开的。
器是雅器,民是贱民。
雕龙嵌凤,流光溢彩,玲珑剔透,这些字眼一旦加上匠人的名字就变得俗气了。
在权贵士大夫的眼中。
匠人不是人,他们是一只托盘,一只河蚌、一只漆匣,他们只是承载美丽的容器,哪里有漆匣在其内的满腔金玉珠翠上掉漆染色的道理
try{ggauto();} catch(ex){}
宣德炉、景泰蓝、成化柜、万历杯。
景德镇的瓷窑浓烟滚滚的烧了多少年,竟是些帝王的英明神武和督陶官员的丰功伟绩,又哪个满头大汗的工匠能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字。
唯有陆子冈,他赢得了这样的荣誉。
任何一个由他出手的玉雕木器,都是被人所传颂的珍品,刻有他的名字的摆件,在朱紫公卿的宴席间交换流转,连呈现给南北两处紫禁城内官府的皇室御用器物上,也可用刻刀雕啄上“子冈”二字。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