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瑄挑选二十四都督,不仅仅是战功,还要看统帅能力,是否可以坐镇一方。
明显能发现李瑄设计的都督府分三个梯队。
安西、北庭、太原、灵武、范阳,皆为元帅级别的人物。
青海、柏海、敦煌、武威,也都是将才,广袤的地域,更适合多都督府为战。
另外就是国家的北方地区,将领能力更强一筹,如车神塞,车光倩,浑瑊,李广琛,王思礼。
至于南方地区,将领则整体略有不如。
因为调兵遣将,一定是从北部调遣为主,大唐的敌人,为西北和北部地区。
另外荔非元礼、荔非守瑜兄弟,李瑄认为守瑜果断有谋,善待士卒,可以南方为帅。
元礼则对士卒苛刻,所以被李瑄调到灵武为副都督,继续与王难得合作。
还有一些猛将也是任副都督。如尉迟胜、高锴、曲环、辛京杲、李怀仙、浑释之、张万福等。
理论上,一个都督府可任两名副都督。
如李瑄比较欣赏的李晟,暂且为柏海副都督,将来一定还会提拔,他运气很差,领军以来,完美错过所有大战。
另外还有一些儒将被李瑄和幕僚一样,换为太守,如张仁贤、毕思琛、杨景辉、李国贞等。
最后就是李瑄无比信任的张兴,现陌刀军全部分为安西都督,张兴功绩高于李嗣业,戎马一生,几乎参加李瑄开启的所以战役。
张兴看似是猛将,五大三粗,实则饱读诗书,明晓经使。
李瑄提拔兵部侍郎高适为河南尹,主持河南事务。
封张兴为兵部侍郎,授骠骑大将军,上柱国,封冀国公。
让岑参与张兴一文一武辅助封常清,为兵部增加一点杀气。
一直辅助李瑄管理牧监的张文俨今年六月病逝,李瑄惋惜。
他整合从安西北庭,到河西陇右,到青海柏海九曲,到朔方云中,再到范阳平卢的牧监,统一管理,为司马监,从三品。
将牧马当成经国要政,由原本的心腹程千里执掌司马监。
河西长行转运使,联接西域,李瑄暂时没有废除这个使职,让李纾负责。
李瑄的天策上将令从洛阳出发,传递给兵马即将驻扎的郡县。
以郡为主,开始调配粮食,设立驻扎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今后的都督府不再是军政机构,纯粹是朝廷直接管辖的“军区”。
都督府的官职,也不是“差遣官”。
除了柘枝城都督为从三品。
其余二十四都督,皆为正三品,副都督为正四品。
依据都督府兵力数量,设一到两名长史,从四品上;一名都虞候,正五品上;一名行军司马,正五品下;一名主簿,从五品下;两到三名名从事。正六品上;六曹参军事正七品下;四到六名巡官,从七品下;六到八名典军从八品下;四名录事,正九品下。另外还有一批刀笔吏,属于流外官。
后勤、训练、赏罚、起草文书、战术、谋略、巡查、记录,及六曹事务一应俱全。
皆是朝廷命官,都督需向兵部推荐,由兵部考察任命,不再是以幕僚形势去任意任命判官推官掌书记。
李瑄允许士卒在十月之前,离开洛阳。
在此期间,李瑄多次犒劳,哪怕没有参加战斗的,李瑄也有钱财赏赐。
立下军功者,更是开诚布公,宣扬全军,使士卒心服口服。
在发布奖赏和勋章的时候,都是李瑄亲自出面,让士卒们激动。
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一句话,心潮澎湃。
如果得到秦王亲自颁发的勋章,为毕生的荣耀。
李瑄鼓舞士卒们,叛乱虽平,但战争还会继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会有敌人挑衅大唐。
李瑄令士卒们严加训练,不论是驻扎在边军,亦或者驻扎在中原,都要保证隔日一训。
李瑄拿彍骑、飞骑举例,以往天下人心中神圣的羽林军、龙武军,装备精良,高头大马,在叛军面前竟不堪一击。这是久疏战阵,不整武备的结果。
希望全军引以为戒。
只要能立功,哪怕是在操练中成绩优异,都可作为晋升的依据。
现唐军心中,李瑄是神一样的人物,他们愿意听从李瑄的吩咐。
无数有志青年,发愤图强,双目有光。
有的士卒为了丰厚的奖励;有的是为升官光宗耀祖;还有一些士卒将李瑄的话奉为圭臬,向往秦王口中的纪律、荣耀、使命。
李瑄的引导,并非没有一点用处。
至于李光弼、王思礼的军队,李瑄让他将军功簿送来。
李瑄会将赏赐送到。
范阳城所获得的金银财宝车载斗量,届时会随着押送俘虏的队伍,到达洛阳。
现李瑄还在等吐蕃方向的消息。
虽埋下尺带珠丹这颗定时炸弹,但李瑄更清楚玛祥·仲巴杰和恩兰·达札路恭的雄雄野心。
……
这一日,李瑄正在慰问河东军的时候,李适之派遣贴身仆人,将两封信件送到李瑄手中。
李瑄到一旁观看。
一封出自李隆基之手,让张垍效仿“荆轲刺秦”,玩“图穷匕见”。
这老皇帝有些天真。
刺杀他,必须三步之内,才有一丝可能。
在李瑄身边,除非最亲密的臣子,不然不可能靠近李瑄三步之内。
用这种方法,还不如用美人计。
不过他浑身上下基本没什么软肋。
李瑄并没有因这封信而过于惊讶。
李隆基能忍受寂寞,就不是李隆基了。
他也可以理解,毕竟汉献帝几无权势,还试图去弄死曹老板。
和汉献帝不同,如果李瑄死。李隆基还真有可能重新掌权。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好不容易划分的都督府,最少会分成两派,重启大战。
另一封书信上,大抵是李适之向夏寒的问候。最后提及是张垍主动将李隆基的密诏交给他。
过多的李适之没有多说。
李瑄面色平静地收起信件,继续慰问士卒。
下午,从河东军营地回到洛阳城的时候,李瑄又将心腹李泌召来。
没有去紫薇城,而在洛阳城积善坊中临时秦王府。
李泌到达秦王府后,李瑄将李隆基的密诏交给李泌。
他一字一句地观看,眉头微皱。
“我本想推李亨当皇帝,先削减圣人长久以来的威势,等圣人寿终正寝,再让李亨禅让给我。但圣人这样折腾,让我很无奈啊!”
李瑄对李泌推心置腹,李泌完全了解他,所以说话的时候没有藏着掖着。
说到底,秦王头顶有皇帝,天下人总会产生心思。
连百姓都会产生疑问,秦王和皇帝,哪个更大?
“属下未料到秦王能如此快掌握权柄,使天下大体安定。恕我直言,您现在就如权臣一样。文臣武将,也盼望您能再进一步,彻底稳固局势。也让权贵和士族难以产生非分之想。”
李泌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他在陇右的时候,就知晓李瑄所图甚大。
但没想到李瑄能这么快横扫天下,不足而立之年,完成震古烁今的伟业。
军权、政权,都在李瑄手中。
李瑄用宰相生涯整饬吏治,改革农具,引进等农作物,得到民心,拉拢寒素。
李瑄用他的诗词和科举改革,征服文人、诗人。
另外,一部分商人、工匠、医者也都折服于李瑄。
秦王,天策上将,尚书令。
说李瑄是权臣,但自古没有一个权臣,能达到李瑄地位。
有的时候,李泌也认为李瑄是神机妙算的大智慧者,他望尘莫及。
此时此刻,李瑄应该在众望所归下,登临大统。
否则,天下总给人一种不安定的感觉。
“如先生所言,现如今我登临天子之位,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那些腐朽的文人一定会痛骂我,天下文人士子也会被误导。”
之前李瑄打算推李亨,又想等李隆基死,是想稳定交接皇位。
他对李隆基抱有希望。
现在明显不可行,他这次纵容李隆基一次,下次李隆基恐会变本加厉。
而且李瑄又看到他不继承天子弊端。
“属下有一计,恐要委屈一下秦王。”
李泌欲言又止。
“先生但说无妨。”
李瑄让李泌尽管直言,他认为自己和太宗皇帝一样纳谏如流,从来不会因为麾下文武说错话而怪罪。
“借着这封密诏,秦王自导自演一场刺杀,嫁祸给太子,让圣人废掉太子李亨。”
“而后让圣人以膝下诸子不器为由,收秦王为义子,并立为太子。最后圣人再以年事已高,不能理事,将帝名禅位。”
李泌向李瑄献策道。
这样虽不能完全消除舆论,最起码把舆论降至最低。
对李瑄来说,百姓和麾下文武认可他的皇位就足够了。
“先生之言可行。”
“届时我登皇位后,会封两名太上皇。”
李瑄如此说道。
等他继位后,会进一步限制李隆基,让他彻底失去任何依靠。
“自古没有这样的规矩!秦王可等圣人驾崩,再加冕陇西王的太上皇。”
李泌面色怪异,第一次听说两个太上皇的事情。
“太上皇不过是一个名号罢了。我父甲之年,含辛菇苦把我抚养长大,如果不能为太上皇,我就不配为孝子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