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产量更高,从原本的历史发展过程来说,麦子的推广是必然结果。但是,也因为其原产地的气候特征,麦子的推广也实在并不容易,一直到隋唐仍是小众粮食。
“这样吧,先在水利状况好的地方推广,其他地方等水利设施完成后再说。”智朗说道。
“那,可有计划吗?”薪农有些急躁,说道:“宗主,若这麦子能推广开,粮食能增产整整两成啊。”
对一个一心农事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是粮食增产更有成就感的?他能为了一亩几斤的增产不惜一年一年的筛选良种,如今看到更大的机会,又怎么能不动心呢?
智朗有些无奈,说道:“你可知去年粮食产量有多少?”
薪农摇了摇头,他知道亩产多少,但总产量这种核心数据当然是不知道的。
“我跟你说吧!”智朗比划着食指,说道:“一百万,多出来的粮食够多养活一百万人!知道什么意思吧?你也知道,现在新的耕作方式推广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再过几年,粮食又该有多少?而算上赵地,不算这次大战后占据的地方,我们的总人口也只有三百万。所以,粮食不是问题,怎么分好粮食才是现在的问题。”
薪农一时无言以对,他只了解农事,别的当然少有上心的。
“当然,粮食增产是好事。”智朗点了点头。“你也看到了,如今各地都在开展工程,水利工程后期也会纳入其中。”
粮食嘛,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总也不会嫌多的。
只是,现在重点还是工商业改革,也就是说,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将是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包括农业。
这一点,倒跟原本历史上李悝跟商鞅等人的变法截然不同。
商鞅提的是重农抑商,军功授爵、郡县制那一套,本质上重点不在产出,而在分配,在掌控,是一种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尝试。
智朗则是相反,他的着力点不在政治改革,而在生产力。驱逐占领地贵族,把土地分给无地庶民,收回铸币权,货币跟度量衡的统一、设县乡、制定各种详细成文律法、以及正在准备的税制改革。
所有这一切都是工商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不用智朗去推动,改革自然进入下一步。就像现在,当工商业为人们提供新的出路后,财富再不只是来自土地,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依附那些贵族?奴隶制瓦解也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这些,是智朗发现正面推动改革阻力重重后,才想明白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制度,而从来不是反过来,改革不应该是引导发展方向,而是顺着大势去除前进方向的障碍。
碰了一鼻子灰,薪农也无可奈何,只得离开了。
智朗站起来,到门口看了眼,阳光依旧毒辣。
朝一旁的侍从招了招手,说道:“去跟杞仲先生说一声,我去学堂了。”
说罢,他就匆匆往院外走去。
城内的学堂还在原来的地方,只是扩大了好几圈,附近的几座宅院也被扩充成了其中一部分。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