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找个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治国思想主张的代理人,真的是很难。
首先需要这个人自身有很高的学问,其次需要他有敢做领头羊的胆量;再次,他要很有名。
就因为这些,扶苏锚定了张苍。
“我一直都很喜欢欣赏荀卿的学说。因为荀卿看到了儒家学说的许多不切实际之处,让我最佩服荀卿的也正是这一点。荀卿毕其一生心血,都在做这件事。”
“最后,他把提出了一个主张,就是把礼当做一种制度。要让礼作为一种成文化的制度,当然需要执行者,或者说将之教化予民众者,那么这是由谁来进行的呢?就是“师傅”。”
“所以荀卿认为,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尊重老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在荀卿看来,师者是一种与和统治者不同的治理系统。统治者虽然掌握着政治权力,但真正了解治国之道、传承着先圣遗训的是学者、是老师。”
“这就是为什么君王始终和德背离,而有德之人很难居于尊位的矛盾所在。”
“荀卿还认为,老师才是人类中最聪明智慧的那一批人,才是能和古圣先王真正沟通的人,才是真正对礼有了解和能执行者。”
“因此,老师代表着政治治理的“本统”。”
“荀卿以为,现实中的统治者则不过是一批不断坐上统治者位子的人,他们仅仅代表了现实中的最高权力。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的心就和先王们相通。”
“荀卿因此认为,他们并不理解治国之道——礼。随后,荀卿提出,要想治理好国家,君王必须尊重老师,向老师学习,以求了解先王之道,并按照大道本统治理国家。”
“不瞒你说,这些理论让我听到都感到荒谬。但是你知道,我为什么在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师傅韩非,最推崇的就是荀卿吗?”
张苍作揖,“请太子赐教。”
“因为荀卿在提出这个荒谬绝伦的理论后,他自己也知道这个理论根本就无法实现。于是他又提出“制名”。”
“通过制名来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利用制度确定世界中每个个体的职责,确立个人道德的义务与原则,明确政治制度和礼法的准则。”
“这样就可以让天下人都有位可立、有法可循、有制可依,从而达到治理。”
“换言之,由君王来制定制度,明确君臣、夫妇、父子之间的地位,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应该去做的事情。”
荀子这种对制度的重视,在儒家中是少见的,也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因为这样一种“制名”的观念,事实上给了王者过强的权力。
也就是说,荀子其实是摸索出了一点道路。
他在想尽一切办法,把儒家的道德这条绳子,递到遥不可及的君王手中,试图借此把儒家的仁政理论从地面抛上君王所处的高不可攀的权力顶峰。
“荀卿之所以被当今的人尊称为子,也是实至名归。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也许能够再努力一些,真的让内圣外王成为现实。”
“我想要创立一种崭新的制度,让施行仁政,君舟民水成为君王为政的纲要。但是要做成这些,遭遇的阻力先暂且忽略,问题是谁人能打通最后的脉络?”
张苍作揖,“臣愿意为太子马前驱。太子放心,臣去为太子想办法。”
“张苍虽然不才,但是始终相信先师的坚持是对的。君王拥有权力,一旦为恶,祸比天灾百倍。历来各国诸侯王,也都是因为手中有权却苛待百姓,招致亡国之祸。”
“只有让儒家成为马车的轭驾,束缚君主的作为,这样才能上下相安。君主既可以约束住臣子,同时又能够做到施行仁政,善待百姓。”
(本章完)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