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每一个决策,哪怕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对涉及到的人来说,却是天一般大的事情。
譬如驸马巩永固的事情,在很多朝堂官员看来,也只是个有趣的谈资罢了,对现在的朝廷来说,住不住一起根本无所谓,因为外戚早已对文官系统行不成任何威胁。除了周延儒因为职责所在说了几句,其他官员都是无所谓态度。
但对公巩永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巩永固的事情如此,那么朝堂上其他决策对于涉及到的百姓更是如此。
朱由检从登基时便立志做明君,立志中兴大明,读过的书告诉他,皇帝要心系万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上一世时,朱由检凡事事必躬亲,所有奏疏都要亲自批阅,就害怕耽误了政事坏了国事害了百姓。
然而很多时候,并非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方向错了,便会南辕北辙,所以国事才越来越坏。
现在,朱由检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不再事必躬亲,而是把批阅奏疏更多的交给司礼监各秉笔太监,只有大事才自己亲自处置。
不是他怠政了,也不是变懒了,而是意识到很多事情操切不得。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无休止的政务扯皮中,还不如从朝堂上抽身出来,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
所以现在朱由检每天只用一小部分时间批阅奏疏,更多的时间会去科学院、兵工厂,以及西苑武学。
出了李定国杀死国丈府下人的事情后,朱由检便下旨武学从城外搬进了西苑。嗯,也不是全部武学,而只是武学童子营搬到了西苑中。
童子营的少年多是十来岁年龄,多是陕北的贫家子弟,其中不乏李定国这样的英才,调教好了,将来会是最忠心、最得用的臣子!
对朱由检来说,童子营这帮少年才是将来绝对的心腹,真正的自己人。自然要放在身边亲自调教。
只要有时间,朱由检都会去西苑,给这帮少年亲自上课,也不讲别的,就讲国朝故事,讲大明是如何驱逐鞑虏,解救天下百姓与水火,讲成祖时如何万国来朝。讲大明现在弊端丛生,无数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对百姓的苦难,身为皇帝的自己如感身受,所以才在陕北大开杀戒,然而大明积弊太深,很多事情便是自己这个皇帝也没有办法,需要更多帮手,鼓励少年们多读书,苦练武艺,将来为自己效劳,为大明百姓奋战。
十来岁的少年,正是最容易被洗脑的时候,朱由检亲自到陕北,给他们和他们家庭带来了活路,又把他们带入京中,足衣足食,这种生活以往做梦都想不到。这帮少年早就成为了朱由检的忠粉,只要朱由检一句话,让他们自杀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去做。
下了早朝,处理了一些奏疏,吃过午膳后,朱由检感到有些无聊,再次来到西苑,就听到校场上传来热闹的喧嚣声。
走近看去,就见李定国赤着上身,正和一个少年徒手搏斗。两人后面都有一群拥护者在为他们助威。
这种搏斗在童子营很常见,也不只是在训练中才有,少年们之间若是有争执,便会约架以拳头论输赢,而为了培养他们的血勇之气,教官们也持默许态度。只要不动刀子,拳头上的争斗便由着他们。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