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恭恭敬敬的坐在锦墩上,等候着皇帝垂询。
“爱卿当了南京兵部尚书半年有余,对南方情形印象如何?”朱由检笑问道。
“回陛下,南都之繁华自然远胜北京。不过......”孙传庭犹豫了一下。
“爱卿有话尽管直说便是。”朱由检微笑道。
“不过在臣看来,南京城文恬武嬉,纸醉金迷,充满了一副腐朽没落气息,隐隐然已有末世之相。”孙传庭肃然道。
“哦?”朱由检神色严肃起来,“爱卿可以细说之。”
孙传庭道:“臣去岁冬天去的南京上任,并未带大队人马,而是把仪仗留在身后,轻车简从微服前往。自京师一路向南,所见哀鸿遍野,流民遍地。本以为到了南京会好很多,毕竟江南之地,物宝天华,繁华原胜北方。然而到了南京之后才发现,情形和北方没什么不同。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南方情形和北方没有不同,而且更甚。臣到南京半年有余,调阅文薄暗中查访后发现,应天府之土地兼并远甚于北方,九成的田地都被勋贵士绅兼并,属于自耕农缴纳朝廷税赋的的田地不足一成。
南京城中,士子风流,秦淮河上,歌舞升平,士绅们只知道结社清谈,官员只知贪污捞钱,勋贵武将只知贪污军饷,南京卫军战力孱弱,连流民军都不如。整个南京城看似歌舞升平繁华气象,但却透露出一副腐朽气息,在臣看来,宛如前宋亡国前之汴梁城。”
孙传庭把南京城一顿鞭笞,竟然比作了亡国前的汴梁城,让朱由检很是震惊。震惊这厮竟然如此胆大敢说。
“爱卿说的如此严重,南方土地兼并比北方厉害的多,可为何北方遍地流民,南方却没有这么多?”朱由检质疑道。
“臣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渐渐才清楚了。盖因为南北经济不甚相同。
北方百姓严重依赖于土地,因土地兼并严重,大量百姓失去土地成为佃农,承担着沉重的租赋,一旦遇到天灾便难以为继不得不成为流民。
南方田产高于北方,百姓活下去容易,而南方却有大量的工坊,工商之繁茂远超北方。即便失去田地,也可以在工坊做工赚钱养家糊口,所以流民较少。
但是南方之百姓,仍然遭受地主雇主之盘剥,日子过的大都苦不堪言,勉强不死而已,实际比北方百姓好不了多少。”
好吗,去了一样南京,这孙传庭竟成了愤青,让朱由检意外的同时也感到欣慰。只有多一些这样忧国忧民之官员,大明才有指望。
“以爱卿看来,应该如何是好?”朱由检问道。
孙传庭默然片刻,缓缓摇头:“臣也不知,但在臣看来,想改变极其艰难,即便商鞅重生,也未必能行,所以......”
所以他才说有了末世之相。
孙传庭是代州人,生于北方长于北方,还冲来没到南方过。最近这些年,北方气候越来越冷,干旱、蝗虫,连年灾难,以至于流民四起。在孙传庭看来,这些都是天灾没有办法,但大明富有四海,还有气候好非常富裕的南方,有南方的钱粮支撑,定然能撑过这段困难。特别是去岁重重削弱建奴实力以后,孙传庭对大明的未来满含希望。
然而到了南京以后,他才骇然发现,南京乃至整个南方的情形,竟然比北方好不了多少,官制军制竟然更加的烂。他是兵部尚书,拿军队来说,北方的军队好歹还能打仗,而南京的军队,别说打仗,便是一群叫花子都能击败他们。
天下百姓嗷嗷待哺,南京城的那些士大夫却只知道空谈,南京的勋贵不思报国,只知道兼并田地侵吞军饷。南京吏治败坏,比北京比北方严重的多,在孙传庭看来,几乎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所以他才说出末世之相这样的话,实指望皇帝知道南京情形后能励精图治,设法改变这一切。但是要问怎么改,孙传庭自己也没有好办法。
“爱卿了解延绥之现状否?”朱由检眼睛却越来越亮,突然问道。
“延绥......”孙传庭沉思了起来,他听说过延绥的情形,但毕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知道的并不太多。
“什么才是末世之相,三年前,朕御驾亲征到了陕北时,便已经知道。当时的陕北,遍地都是流民,野地里到处都是白骨,易子而食的现象每日都在发生。
整个陕北数十万百姓,几乎有一半都成了流民,举义造反的流民军便有几十股,延安府十六县,县县都有举事者,不是末世又是什么?
这种情形,只有用霹雳手段,才能镇压下去。
可是只镇压不改变其他的话,只能治本不治标,即便这次镇压下去,再遇到天灾,百姓吃不饱肚子,还必然会再次举事。
故朕到达陕北之后,惩治贪官劣绅,把劣绅们兼并的田地还给流民,把劣绅们巧取豪夺的钱粮发给百姓,如此暴乱才迅速的平定下去。朕又在陕北设立保甲,成立延绥镇,招募其强壮为禁卫军。
现在的情形爱卿你也看到了,从那以后,陕北再无暴乱,陕北子弟在辽东战场上纵横杀敌,重创建奴为朕夺回大半个辽东!”
朱由检侃侃而谈,满是自豪的道,听得孙传庭却是心底一颤。
孙传庭自然明白朱由检话中的意思,这是要把陕北模式推向全国啊!
可那样下来,岂不是全天下的士绅地主会向陕北士绅那样被清算,被杀头被夺取田地?
这等于是要革整个士绅阶层的命啊!
若是皇帝今天的话传出去,必然会令天下士绅大恐,甚至会导致天下大乱!
孙传庭只觉得遍体生寒,心中生出无尽的恐惧。
ps:四千字,算是基本更吧。我会再写一章,什么时候写好不保证。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