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动,那股烟尘越来越近,终于看到一大片蓝色的旗帜飞舞而来。
旗帜下面,尽是身披蓝色盔甲的骑士,隐约可见各人盔顶上火红的盔缨飘扬。
旗帜中,还有一杆格外大的蓝旗随风飘舞,如鹤立鸡群般的醒目。
卢象升哼了一声:“奴贼正蓝旗阿巴泰的军士!他们真是好大的胆子,区区一千士卒,也敢前来挑衅?”
元帅车下方的卢部各将都是随之发出一阵冷笑,对营外的一千余鞑子不屑一顾。
有卢督臣在此,有杨国公在此,区区一千正蓝旗的先锋部队,有什么可怕的?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清兵太猖狂,大明军队的数量多是多,不过敢出城野战的很少,真正敢与清兵肉搏血战的就更少了。
那么,经常就会出现,有数万明军站在城墙上,看着数千个清兵抢掠搬运财帛而不敢出城的情况。
这股清兵的确是巴尔泰派来试探的,如果杨乐和其他明军一样,不敢从贾庄出来野战的话,他们便要回到鸡泽城下,继续将鸡泽县城攻下来,尽取其中财帛子女。
这股正蓝旗军队中更猖狂的是那些呼啸而来的先头部队,这一百来个人,个个身材粗壮,马术娴熟,他们狂声大笑,绕着营地的几十步开外纵马奔驰,时不时还朝营地射来几支箭矢。
这么近的距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骄横的脸庞,他们盔上飘扬的红缨,棉甲上明晃晃的铜铁片更是看得清清楚楚。
大冷的天气,他们与胯下的马匹都是时不时吐出浓浓的白气。
卢象升朝远处眺望,那些骑兵先锋队己经在营外不到一百丈处停了下来,并且摆出了一个有种你们就出来的挑衅姿势。
卢象升怒目冲那股清军凝视良久,沉声对各将喊道:“众将立即挑选麾下一百骑士!”
他猛地戳指营外不断挑衅的清军先锋队,厉声喝道:“尔等尽随本督出战,一鼓灭此建奴!”
这时,杨乐却是伸手拦住了他。
“卢将军莫急,区区百名先头部队,何须出营?你好好看我的。”杨乐对着远处的薛云喊道:“薛将军,借你的火铳一用。”
薛云骑马到来,将手中的一杆长枪递给杨乐。“国公,小心点,子弹已经装好了。”
杨乐点点头,双手接了过来。
卢象升十分好奇地也凑了过来,仔细观看这支很长的火铳,,当他看到枪身之上的那个千里镜时,忽然想起了一些传闻,急忙问道:“这难道就是……国公爷发明的……狙击步枪?”
杨乐点点头,“没错,就是狙击步枪,不过,它的射程现在还不算太远。”
这种狙击步枪其实就是来福枪的升级版本。
杨乐当初在神机的时候,将直线形膛线改成螺旋形,发射时能使长形铅丸作旋转运动,出膛后飞行稳定,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射程。
当初杨乐设计的子弹是长形子弹,但这来福枪毕竟是前装枪,很难从枪口塞进枪管里去。
后来,经过工匠们的潜心研究,在原来长形弹丸的基础上,将前端打磨,形成头部蛋形,底部中空,略小口径的锥形子弹。
这样的子弹就跟后世子弹差不多模样,只不过里面没有火药,是个实心弹而已。
卢象升忍不住上前将这把枪拿在了手中,入手很沉,估约10斤重,长约七尺(一尺33厘米),枪身比人还要高一头,枪管有是4条螺形纹的膛线。
“射程有多少?”卢象升双手拖着中间和枪托,依靠前面的瞭望口把枪架了起来。
“最远射程三百丈(一丈3.3米)。实际有效射程也就在二百丈左右。这个距离命中率能达到百分之九十。”
卢象升吃了一惊,这种枪的精度怎么会如此之高?
“因为它有千里镜。”
射击精度高,是因为枪上配备了八倍的千里镜。
不过卢象升猜错了,这个千里镜不是杨乐发明的,而是杨乐找来的一个牛人发明的。
这个叫孙云球。
不得不说,明朝真的拥有太多的科技牛人。为何大明科技、军事、航海会领先世界几百年,就是因为这些牛人的发明创造。
而这位孙云球也是牛人的其中之一。
明代崇祯初年(1628年),苏州眼镜史上山现了一位杰出的技师,名叫孙云球,字文玉,又字泗滨,原籍吴江。
他从小勤奋好学,当时他看到视力不健的人使用“单照”镜非常不方便。于是他就精心研制一种可常架在眼镜上的镜片。
经过反复多次试验,利用机械原理发明创造了镜片研磨机器-牵陀车。
这种牵陀车,就是所谓古典法加工的水橙,是用脚踏转动,采用矿石砂、白泥、砖灰等作研磨剂或抛光材料,把镜片磨成凸凹透镜,以适应眼屈光的需要,最后终于掌握了磨片技术,用天然水晶石磨制出了镜片。
后来,孙云球还把磨制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在大明最早制成了望远镜,当时,望远镜被称为“千里镜”。
孙云球还创制了“存目镜(放大镜)”,可以拿在手里看清极细小的东西。
他研制出的“万花镜”(也称“百花镜”)能化一物为数十、数百;
“幻容镜”(类似现在的“哈哈镜”)则能产生令人面目巨变、啼笑皆非的影像。
另外,孙云球还研制出“放光镜”,这是探照灯一类的装置,以凹面镜放大光源后作为反光镜,使光线向一个方向反射,比1779年俄罗斯人库里宾将反光镜放在光源后面制成的“探照灯”早了100多年。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