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书籍存放之地昭文馆。
沈括刚一当值,就有人跑来很八卦的告诉了他一件大事情。
“官家要开论辩之法。”
沈括不明所以,细细询问之下才得知,这阵子闹的厉害的科举改制一事,不得不让朝廷行了这论辩之法。
何为论辩,便是口才,何为口才,便是引史据典。
一张口便抵得百万军,纵横天下的苏秦、张仪、公孙衍,哪个不是国之重器,令人羡慕。
而今,官家要行论辩之法,不知是个人将要名动天下,真是令人心动。
沈括甚至对此有了些许的期待,正好趁此机会,他也去观一观京师英才。
“这下子,京师可是有热闹看了。”此人满脸的看热闹神色。
沈括敲醒他道:“在看热闹之前,先把昨日遗留的活做完。”
此人神色顿时垮了下来,沈存中就是如此,做事情总爱一板一眼。
不过,看在他经常帮着自己做活的份上就容忍他这一次罢了。
整理书籍的时候,沈括忽然想起了那日富弼找来自己对自己说过的话。
“存中,青州府尊的人选官家已经定下来了。”
“是苏轼。”
沈括当时就一阵心痛,落选总是不好的,难受的。
可是,当时沈括还是笑着对富弼道:“富相公能够推荐存中,存中已是心存感激,不敢奢求太多。”
富弼点头嗯了一声。
“存中如此想法自是最好,待以后有了机会,老夫还是会将你推荐给官家的。”富弼道。
对于沈括,富弼自然是知道,他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而且,沈括在地方上任职期间,政绩也是有的,他所缺少的只是一个机会。
对此,富弼表示无奈。
因为,青州府尊人选是官家亲自指定,任何人无法干预。
何况,苏轼并不比沈括差,反而处处占优。
如此,官家选择了苏轼,绝对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抉择。
对此,富弼也是无可奈何。
只能够说,沈括机会未到,仍旧需要等待。
沈括是嘉祐八年的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负责一州刑狱。
他不过是在治平二年,1065年才经淮南路转运使张蒭推荐,被调入京师,编校昭文馆书籍,并参与详订浑天仪。
沈括他自身在天文历法之学上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当然,这就属于天赋一类了。
富弼看好他的也正是他自身的这股钻研劲头,只要有这股劲头,做什么事情都能够做好。
沈括很是感激富弼对自己的看好及喜爱。
苏轼,确实是不容小觑的一个对手。
“苏轼,这次某输给了你,下次,某一定会赢回来的。”沈括暗自发愤图强。
没有人愿意认输,做一个失败者。
沈括不是佛系之人,他也想要有一番大作为。
可是,中了进士后,他担任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
原本,这次的青州府尊官职,他抱有很大希望。
可是,他落选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