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_朕已经威震四方了,李世民咋又活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www.77kkan.com

 乾武十五年,秋意愈发深沉,瑟瑟秋风带着丝丝凉意,拂过长安的每一寸土地。

街边的树木,枝叶渐渐染上了金黄与橙红,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就在这充满诗意与韵味的秋末,一座宏伟壮观的百姓大会堂,历经无数个日夜的精心雕琢与建造,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傲然屹立于长安的正中央。

百姓大会堂气势恢宏,飞檐斗拱错落有致,朱红的梁柱粗壮而结实,彰显着大唐的大气。

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传统的皇家气派与民间的质朴风情,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巧思与心血。

大会堂门口,一座巨大的石雕格外引人注目。这座石雕乃是依照李承乾的模样,由技艺精湛的工匠们以最上乘的石材,耗时数月精心雕刻而成。

石雕中的李承乾,身姿挺拔,张开双臂,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深情地注视着每一位从他面前经过的大唐百姓,欢迎着每一个人来到这个属于大家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无论来自何方,都能感受到平等与尊重。

几乎在百姓大会堂建成的同一时刻,一支特殊的赴天竺使团也宣告组建完成。

这支使团的成员构成十分独特,是由大唐官员的孩子们所组成。

此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长安城内掀起了轩然大波,毫无悬念地登上了大唐日报的头版头条。

对于大唐的普通百姓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前所未闻的新鲜事。

在他们的认知里,出使天竺,那可是一件危险的苦差事。

路途遥远,山川险阻,一路上不仅要忍受长途跋涉的劳累,还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

在以往的岁月里,承担这类苦差的,大多都是他们这些出身平凡、被称为“乡巴佬”的百姓家的孩子。


      手机版阅读网址:www.77kkan.com

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