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海伦的想法中规中矩。
陈蒙檬的想法倒是很有意思,她提出了‘反能量’的概念,解释的内容非常的空泛,但提出概念以后再进行完善,可能会成为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
理论物理就是这样的。
理论物理不追求完全的真实,而是用数学逻辑去解释不能解释的物理现象,能够做到逻辑自洽就可以了。
大部分物理理论都是如此,听起来非常的荒谬,也不能够被证实,但却被很多学者接受。
他们接受的不是整体的解释,而是其中的数学逻辑。
反能量。
这个概念听起来很有意思。
当然,暂时只能说有意思而已,国际物理有很多更有意思的理论,比如,与之类似并很有影响力的‘反物质理论’。
在100年前,鹰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就提出了反物质的概念,他每一种粒子都应该有一个与之相对的反粒子。
例如反电子,其质量与电子完全相同,而携带的电荷正好相反,且反电子的自旋量子数是-1/2而不是正1/2。
到现在的百年时间,物理学界一直都在‘寻找’反物质,有一些机构宣称找到了反物质,有一些机构宣称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
比如——
1995年O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他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反物质——反氢原子,下一年,阿迈瑞肯的费米国立加速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7个反氢原子。
2010年,O洲原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宣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他们已经俘获了少量的“反物质”。
等等。
即便有如此多的‘实验发现’,很多学者依旧不相信反物质的存在,因为不管是实验物理,还是天文物理领域,都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发现的就是‘反物质’。
这些发现,简单的理解就只是一种理论解释。
比如,粒子对撞实验中,所发现的‘反氢原子’,是因为实验中有‘氢原子’消失并爆发出了能量。
其他的实验发言也是类似的。
至于天文学所谓的观察,也不过是对于‘几千万光年外’的现象,从反物质存在的角度上做出解释而已。
这些都不是直接的证据。
一直到现在,反物质也只是一种理论而已。
陈蒙檬提出的‘反能量’,也可以作为一种理论,去对于无法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做出解释,以此也能促进湮灭理论的发展。
现在湮灭理论的核心内容,多数都是有实验依据的,正因为如此,湮灭理论才有这么快的发展,并成为一门单独的‘湮灭物理’学科。
但一项理论发展,不能全部是实验支持的内容,也需要拓展去解释更多的物理现象。
湮灭理论,比其他理论深入的多。
再继续深入的进行拓展,就可以解析物理基础,比如光速、绝对零度、宇称不守恒等物理问题,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物理现象’。
就像是弦理论的十一维度、膜宇宙理论。
这些当然是无法进行证明的,但同时也无法证明其是错误的,就只是理论的拓展去解释天文现象而已。
……
材料检测中心。
沈会明团队迎来了个好消息,他们申请的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已经到了。
湮灭力场实验组派出了设备组的钱学安,率领团队其他人帮忙安装、调试新设备。
钱学安是实验组的组长之一,还专门负责设备问题,安装、调试小型设备再简单不过,只花了不到两天时间,就已经完善了全部工作。
沈会明团队也跟着一起实验设备性能。
他们都是感到非常惊奇的。
整个团队里,除了沈会明以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自然感到非常惊奇。
徐华倒是还好一些,她和湮灭力场实验组进行过合作,接触过高倍率的强湮灭力场设备,但对于低倍率设备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这台新设备制造湮灭力场倍率很低,有1.40倍率、2.59倍率以及3.54倍率三个可调强度级别。
第一次设备实验,开启的是最低功率,制造的只是1.40倍率的‘叠加力场’。
1.40倍率的‘叠加力场’,外围几乎看不到什么东西。
当倍率增加到2.59倍率时,就能一定程度上湮灭能量,但不能直接湮灭光子,从理论上来说,会让电磁波的频率降低。
这就是徐华进行实验的强度倍率。
沈会明团队使用的是3.54倍率,场力处可以明显看出暗淡色彩,光线就已经被湮灭了。
他们要在3.54倍率场力下,利用一阶材料制造高频一阶电磁波。
团队里很多人都已经迫不及待,但他们首先还是要辅助徐华完成实验,有低倍率强湮灭力场设备配合,实验就没什么难度可言了。
实验就是让电磁波通过强湮灭力场。
之后再对于电磁波强度进行测定,实验要进行很多次,会实验长波、短波、可见光等不同频度的波。
在可见光测定实验中可以发现,可见光通过强湮灭力场过程中,明显变得暗淡了一些,但传出场力以后却重新变得明亮。
这里已经能看到结果了。
等实验结束以后,徐华特别来了一趟西海大学,给王浩做了结果报告,“我们已经能够确定,反重力场、强湮灭力场,都不会影响电磁波的强度,其速度和强度,只和湮灭力场强度有关。”
王浩听罢点点头,“这个实验确实很重要。之前我们一直都认为,强湮灭力场会让电磁波弱化,看来不是这样的。”
“谢谢你,徐教授。”
“这是我的工作。”徐华完成了研究还是很高兴的,能参与到湮灭力场相关的研究,只是想想都很激动。
王浩继续道,“你可以以此发表实验成果,我们也会配合发布相关内容。”
“不需要保密吗?”
徐华疑惑问道。
王浩摇头,“只是低倍率的场力而已,属于常规物理研究,但是论文要经过保密审核,不能出现设备相关内容。”
徐华有些激动的用力点头。
任谁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进行发表,只是内部发表肯定比不上正式刊印到顶尖学术杂志被更多人看到。
王浩是肯定支持成果发布的。
这些基础性研究的实验需要被更多人知道,才能有更多的参与相关的理论研究中,对于完善湮灭理论是有好处的。
现在湮灭理论已经成为物理的大学科,好多顶尖的物理学家都参与到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尤其是理论相关的研究,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都可以说是‘顶尖天才’,他们也为理论的完善做出了很大贡献。
湮灭理论,已经有了几万篇相关论文,包括湮灭理论和量子物理的联系,包括湮灭理论在天文物理领域的拓展,也包括和微观力场的联系和解析,等等。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