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豆包”,也叫“年豆包。”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时包的年饽饽。
黏豆包,其实是满族人的美食。
最早的时候,黏豆包是供祖先用的祭品,也是满族人出门打猎时的食物。
后来,清兵入关时,努尔哈赤带兵打仗,在寒冷的冬天,天气干燥,普通米面的粮食很容易发硬干燥。
而黏豆包软糯锁水的特点,恰恰弥补了这点不足,于是黏豆包就成了冬天里的军粮。
清太祖完成统一大业,黏豆包占了一份很大的功劳。
在公公苏解放的讲话中,大家终于把面团揉好了。
面团揉好后,装在面盆里,然后就放在热炕上发酵。
云暖特意用了空间囤的发酵粉,发酵时间比传统自然发酵时间快。
传统的发酵时间最少要一个晚上,有了发酵粉,1个小时就差不多了,大大地节省了时间。
面团发酵过程中,大家又开始捣鼓豆子。
云暖准备的豆子是红小豆,放上糖,搅拌后,用几个大盆装了,大家都开始帮忙捣碎。
在说笑中,面团发好了,这时候,全部人齐上阵,都加入了包豆包。
做面皮的工作交给男孩子们,包豆包时,男孩们笨拙的手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女孩子们的巧手就展现出来了。
她们刚开始学的时候,速度慢了些,当她们学会后,云暖自认很快得了,还是落在了她们后面。
苏向东就做专职的“火头军”,负责烧火蒸粘豆包。
老三负责给黏豆包贴上圆圆的苏子叶,以防止黏豆包与帘子相粘连。
老大和老二两口子从村里的大棚里回来,也加入来包豆包。
最后,公公苏解放让孙子去把其他他没来的人也全部叫过来包。
云暖看着堂屋和厨房都坐着人在包豆包,有人把包好的放锅里蒸,有人把包好的放出外面小院的雪地里冻起来……
大家团结合作,包出一个个豆包。
这不就好像后世的小小豆包加工厂吗?
只是,加工厂是没有这样的温馨和亲情。
小小黏豆包,粘住了一家人的心,粘住了幸福。M..
云暖家包黏豆包的最后一道工序,不是上锅蒸,而是分豆包。
包好的豆包,老三和老四点数,主要方便四家人分。
把苏大嫂、苏二嫂和苏三嫂三家人的小屁孩们乐疯了。
苏大嫂的大孙女苏珍珠搂着小她1岁的妹妹苏彩霞疯喊:“吃豆包啰!吃豆包啰!!”
好像黏豆包已经吃到了嘴里。
苏二嫂的小儿子,5岁的苏建钢也跟着7岁的姐姐跟在数豆包的苏想阳身后似模似样的数豆包。
有了两人的掏乱,苏想阳数第一次居然错了,从不犯错的学霸生气了,朝着两人就一顿乱吼。
“数数数,你们数得清楚吗?统统给我闭嘴!”
兄妹俩傻愣愣的看着他们的堂姐,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惹堂姐生气了,不过堂姐不让自己数,她们再也不敢跟着数了。
苏三嫂的小孙子乖乖地跟“火头军”苏向东在灶台里烧火,小鼻孔努力嗅闻蒸得要好的豆包香味。
gu903();“娘,到时间了,豆包蒸好了没?我一直烧好大火。”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