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皇子真的选择和大皇子合作,他应该会提前找大皇子商量对策。”顾望舒分析道。
赫连爵想了想:“如果他传递给细作的是假消息,他也有可能不去找大皇子。”
两个人都拿不定主意,一同看向顾乘风。
顾乘风稍作沉思道:
“不管他是否要与大皇子合作,都不妨碍我们将他要除掉大皇子的消息透漏给大皇子,大皇子得知这一消息,一定会对二皇子加以防备,到宫宴那日,到底谁才是渔翁,谁是相争的鹬蚌那可就不一定了。”
三个人商量过后,还是按照原计划采取兵分四路一对一逐个击破的策略。
只要派出人马将大皇子和二皇子盯紧,他们随时能掌握两位皇子的动向,以便随时调整计划。
三个人商量到很晚才分别。
太子回到东宫,立刻写了一封信,特意掩饰了自己的笔记,写完后交给暗卫,由暗卫神不知鬼不觉地传给了大皇子。
第二天早朝。
赫连桓明显感觉到赫连政看向他的目光警惕又凶狠,恨不得将他撕碎。
赫连桓装作不知,没有去理会赫连政。
他的眸中划过一抹不易被察觉的笑。
看来太子和顾家的人已经将消息传给了赫连政,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想要利用大皇子对付他?太子和顾家坐收渔翁之利?他们未免把他想象的太简单了。
他早就想好了要如何破他们设下的局。
这难吗?对于他来说不难。
因何不难?
因他熟读兵法?
不,熟读兵法的人多了,譬如顾乘风。
但为什么他能破顾乘风等人的局,而太子和顾乘风不能轻易破他的局?
很简单。
兵法最关键的是不是会背,而是会用。
顾乘风和太子会用吗?
毫无疑问,他们当然会,而且运用得非常醇熟。
兵法又不是什么秘密,无外乎《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研读同样的书,赫连桓所能做的就是,他们懂,他比他们更懂。
他们会用,他比他们更会用。
他们能做到,他比他们更能做到,做得更好。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上加难。
能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地研究兵法都是极度自律的人,赫连桓就是这样的人。
如今的他“刀枪不入”,谁又能知道背后的他付出了多少辛苦。
这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样的道理。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谁都会背,但不是谁都能融会贯通。
最后一句“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道出了只有随机灵活运用才能取胜,不是能刻板传授的,全靠个人理解。
赫连桓特别喜欢《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句话。
什么意思?
手机版阅读网址:77kkan.com